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管理] 膽識567全民調查(下)


From: Cheers雜誌

觀念與行動的矛盾
然而,雖然成功需要膽識已經是共識,但落實在生活與行動中,卻出現另一種觀念與行動的矛盾。有高達39%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做事風格是「先思考再動手」,而且不會嘗試太大膽或沒人做過的行動」。只有28.7%的人同意,思考之後會樂於嘗試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另外,也有13%的人表示,做事總是思前想後才動手,所以常因為太謹慎而錯失機會。而先出手再慢慢修正的「行動派」,比例只佔了15%。

若分世代來看,5年級在「先思考,再動手」的比例上,又明顯高過6、7年級。為什麼會有這種落差?與年輕學子互動頻繁的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認為,生活優裕變成年輕人的另一種包袱。

洪蘭以自己的父親「一生養一口」的哲學為例,既然只要把自己養活就很了不起,沒什麼東西輸不起,也沒什麼物質需求非要滿足,反而可以無所顧忌的衝刺。洪蘭看到很多新生代因為眼前的生活很舒服,想到往前衝的結果可能比現在更糟,就不去了。

問題是,衝勁如果不在年輕時達到巔峰,只會隨年齡不斷下降,這是5年級生更習慣「三思而後行」的理由。「學術界的說法是,35歲以前沒有成名,就不敢要你了,在數學界是25歲,唯一的例外是建築,到42歲,」洪蘭舉例。時間的壓力其實非常大。

或許正因害怕改變現狀,大家的觀念顯得保守。譬如,對一件從沒做過的工作,需要幾成勝算才願嘗試?平均來說,受訪者都需要6成以上才有信心出手。

這個數字比許多成功企業家,即使不到一半勝算也要先動作的信念,高出很多。「每個案子要有100%把握是不可能的事,」神腦國際網通消費事業群營運總經理邱致忠歸納商場的實戰經驗說。他在通路業,每天都要看市場價格、供需決定攻守,機會稍縱即逝。但這也是他帶領新鮮人最大的痛苦:「他們決策不夠大膽,永遠是不做不錯,不下(決定)不錯。」

不過,所謂膽識,並不是一馬當先而已,那無異於莽撞、無知、匹夫之勇。膽識是做過縝密思考後,在當下做出最正確的判斷。《領導引擎》(The Leadership Engine)一書對膽識的詮釋是:「膽識是一種做重大決定的能力,以及為更好的未來犧牲今日安穩的意願。」其中還包括「探求真相、發現事實,並據此做出決定的強大驅策力」,以及「根據現實採取行動,嚴格要求的勇氣。」

關於膽識的內涵,《Cheers》雜誌將它區分為「膽量」、「冒險」、「判斷」、「知識」、「執行」5個面向,構成「膽識方程式」,請受訪者自評。這5項指標上,「判斷」與「執行」,受訪者自評的分數最高,「冒險」的分數最低。其中5年級可能因為年齡與閱歷,在知識與執行上的自信,又明顯強過7年級。

膽識方程式:冒險最難
分數透露出的訊息,呼應在踏出第一步的動力上,新世代自覺不足。什麼因素決定當下是挺身一搏,還是退縮?洪蘭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是大腦前腦控制的反應,除了外顯的、理性的因素,還有一種內隱的、只是隱約知道可做不可做的感受。而後者往往是最後關鍵。

一般人覺得自己知識與執行力都夠,只是冒險性不夠強。但是洪蘭指出,對環境有多少了解,掌握多少資訊,會決定感覺危險或安全。以為是性格軟弱的人,「其實是知識不夠,使他不敢做決策,」洪蘭說。膽識可以培養嗎?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問為什麼沒有膽識?高達7成的受訪者認為,是「環境中缺乏磨練的機會」,值得注意的是,認為是「天生個性使然」的,也有6成。

實現夢想最需要膽識
只有25%的受訪者,認為在工作中經常需要用到膽識。21%的人表示「很少」有表現膽識的機會(圖表7)。因為扮演角色的不同,5、6、7年級出現差異。對初進職場的7年級生來說,「出門開發客戶」所需要的膽識遠超過5年級與6年級。「換工作」則對他們容易許多。

至於人生中最需要膽識的事,則是「放棄目前成就,實現想做卻一直沒做的夢想」。不過,在很多膽識故事主角的身上,並不是先有膽識,才有磨鍊的機會,而是主動地逼迫自己創造情境。6年級的蔡朝明,今年將成為第一批駕駛台灣地表最快交通工具──高鐵列車的駕駛員。高中畢業後,他沒去參加大學聯考,反而先去當兵,然後在一句日文都不會的情況下,一個人跑去日本闖蕩。

孤身在異地生活,蔡朝明到酒吧打工、在下著大雪的東京清晨送報紙、在餐廳一邊洗碗,一邊背單字,學日文。後來他考上日本立正大學地理系,又繼續攻讀琦玉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我本來是體弱多病,窩在家裡的孩子,」蔡朝明說。但是走過這一場歷練,蔡朝明覺得比起周圍的朋友,現在他眼界更開闊。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學生葉書佑,也是自己決定要做外派人員教育訓練的論文題目後,隻身到台幹最多、卻從沒去過的上海住了1個月。

她在那裡到處找人幫忙,不斷重複跟陌生人自我介紹的動作,終於發出100多份問卷。可是她最高興的是額外的收穫:包括發現自己敢硬著頭皮跟影印店老闆殺價,還有對著上海人大喊:「排隊啦!」要建立膽識,首先要懂得賦予失敗價值,因為既然要創新,就不可避免會暴露在失敗的風險下,「成王敗寇」的單一標準應該修正。「社會要給冒著合理風險而失敗的人肯定,給他們東山再起的機會,」東吳大學校長劉兆玄說。可喜的是,這次調查中,高達8成受訪者都認為失敗不是可恥的事,為建立膽識提供了基礎(圖表10)。

你是「有膽有識」的少年英雄,還是「沒膽沒識」的「俗仔一族」?不妨將《Cheers》雜誌首次針對膽識進行的調查,以及更多膽識人物故事,作為重新省視、自我鍛鍊的開始。

誰最有膽識?
最有膽識的企業家: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

不分年級,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以壓倒性多數,當選調查中最有膽識的企業家。最近因為妻子過世而更顯低調的郭台銘,不管在愛情與事業上,都有他展現膽識的一面。只有中國海專畢業的郭台銘,憑毅力與執著,從做連接器的一介黑手,打造出營收突破5千億的企業王國。

最有膽識的政治人物:總統陳水扁、台北市長馬英九並列

政壇上,台北市長馬英九與總統陳水扁,成為年輕人心目中最有膽識的政治人物。兩者相差0.4%,在誤差範圍內,因此同列第1。

因為爭取黨主席而與立法院長王金平短兵相接的馬英九,表現出與他過去溫文儒雅形象少見的強勢,反差較大。總統陳水扁從政以來一直險中求勝,享有膽識形象,並不令人意外。有趣的是,副總統呂秀蓮排名第3,超越不少其他男性政治人物,顯示呂秀蓮有話直說的行事作風,在年輕人心中也是一種膽識的象徵

最有膽識的亞洲年輕人:中國大陸

以地區來看,台灣年輕人心中最有膽識的,是對岸的大陸年輕人,以4個百分點超越台灣。除此以外,台灣年輕人自認比日本、韓國年輕人都有膽識。大陸年輕人敢衝、目的導向、拼命向上爬的特質,是台灣年輕人對他們的具體印象。但要面對比自己更有膽識、將在職場上直接競爭的對岸同儕,台灣年輕人勢必要急起直追。

[管理] 膽識567全民調查(上)


4月《Cheers》雜誌在網路上調查了4,000多位網友的意見,分屬於5、6、7年級,究竟哪個世代最有膽識?

文/盧智芳
From: 2005年5月 Cheers雜誌

不管你是幾年級,人生中總是有些時刻,你要跟未知賭一賭:「好,就這麼拼了!」

5年級:我要轉業5年級的鄭國正,曾經在中天電視做到新聞部副總監,負責所有新聞的規劃與操作。但是去年底,他實在看不下去電視圈盲目追逐新聞、收視率惡性競爭的生態,這個13年的媒體人起了轉行的念頭。由於「喜歡吃東西」,鄭國正過去認識不少食品界的朋友,他評估後,打算創業做食品加工。「放棄原來成就所需要的勇氣,比適應新的環境更大,」鄭國正說。剝離工作賦予的影響力,還要面對經濟不安全感,與周遭關心的眼光,中年轉業比任何事都需要承擔。

然而鄭國正沒有回頭。脫下襯衫,走出冷氣房,他在他的「兩人公司」中穿著T恤、短褲,身兼經營、採購、業務、送貨……,除了調配食物醬汁以外,什麼都做。他忙得很快樂,因為比起過去工作中有太多妥協,「現在我在做的,是我的事業。」

6年級:我要實現自我
6年級的陳怡萱,台中女中畢業後,以第一志願考上清華大學物理系。大三上學期,她發現自己並不那麼適合物理,反而對藝術更有興趣。於是在BBS站上發表一篇文章「用微笑祝福我」之後,決定休學重考。不要清大的學歷,等於不要一條鑲著金邊的前途。不只父母、親戚,連不認識的教授都跑來勸這個「脫隊的好學生」回頭。

「我有個東西想去追求,我要對自己負責,」陳怡萱說。既然不想走理工這條路,勉強念完也沒有意義。於是她開始白天到圖書館K書,晚上到私人畫室學畫。拼了4個月,又以第一志願考上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如果沒考上,陳怡萱可能只剩下高中學歷。但即使如此,也阻擋不了陳怡萱的決心:「摩西是先把杖放下去,水才分開的,一切都準備好才動,那就不是真的信心,」本身是虔誠基督教徒的她援引聖經故事說。

7年級:讓我上第一線7年級的林奐名,23歲,政大新聞系畢業,政大新聞研究所一年級學生。他從來沒有出國留學過,靠著英語輔系的訓練及自學,去年擔任「台北縣石門國際風箏節」的記者會、開幕典禮、頒獎典禮英語主持人及口譯員,「在台上的時候,我會忍不住發抖,」林奐名描述。

但經過那一次歷練,後來林奐名好幾次成為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記者來台報導的助手,協助他們完成立委選舉的採訪。今年326大遊行,林奐名拿著BBC的麥克風站在媒體區,周遭的記者全比他大上好幾歲。年輕的林奐名不再怯場,對親自體會歷史性的一刻非常興奮:「真的很震撼!」他說。不管是創業、實現自我,還是在舞台上面對群眾,每個人都會面對這樣的考驗:在關鍵的時刻,敢不敢站上一個從沒站過的位置,接受一些超出自己本來能力範圍的挑戰。

那最後「推你一把」的力量,是一種眼光、意志、判斷,甚至包括後來能承受多少風險、能不能堅持下去的能力,簡單地說,稱它為「膽識」,英文叫做「guts」。為什麼在今天來說,膽識特別重要?

能力與膽識決定成功
因為不靠膽識踏出第一步,就不可能播下成功的種子。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也是全球知名經濟學家梭羅即指出:「有膽識的冒險,雖然有失敗的可能﹔但沒有冒險的膽識,注定會失敗。」在東吳大學校長劉兆玄對大學生提倡的「五識」中,膽識也是其中之一。

劉兆玄認為,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是附加價值最高的活動,而創新往往來自去做沒有人做過、失敗風險很大的事。「我們從小到大聽到最多的教誨,都是『中規中矩』、『按部就班』。你一想就是規,就是矩,還要在中間,突破就不大了,」劉兆玄說。沒有「有膽識」的國民,又何來「有膽識」的社會?膽識,影響個人、企業與社會的格局。膽識的重要性,在這次《Cheers》雜誌「膽識567全民大調查」中清楚顯現。決定成功的因素裡,年輕人看重膽識的程度,僅次於能力。

同時,近8成的受訪者都認為,他們比自己的父母更有膽識。這一代自認比上一代更有膽識,大環境的轉變功不可沒。抱持同樣觀察的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指出,少了經濟的壓力,社會價值觀多元發展,確實讓年輕人更有本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像他的女兒法律系畢業後投入社會工作,就是為了忠於自己理想。

(下篇待續)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房地產] 眼見為憑中古屋 遠親不如近鄰


【網路地產王/綜合】

  眼見為憑的中古屋,對屋況掌握度較高,還可以馬上入住,相較買預售屋的不確定性高,買中古屋雖然好處多多,但不可否認,買中古屋也存在著高風險,這個時候,周遭鄰居的眼睛與耳朵,就是挑選中古屋的好幫手,而慎選鄰居,也是中古屋買賣的重要關鍵,因為如果不小心買到鄰損屋,後續的麻煩,也會讓你欲哭無淚!

■ 鄰近大型建築 小心買到損鄰屋

  很多人買房子,都會挑選鄰近大型公共建設的地段,希望未來有更多增值空間,不過要小心!住家隔壁或附近有大型開挖建案,就要注意建案在興建的過程,是否發生「施工損鄰」問題,輕者造成住家牆壁龜裂或漏水,嚴重時可能傷及結構,造成鄰近房屋傾斜。

  要避免買到類似房子,可以先向附近鄰居打聽,看看他們的房子,是不是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如果要更謹慎一點,也可到各縣市政府的工務局詢問,大樓是否為列管的對象。倘若不幸買到了這樣的房子,屋主也不用自認倒楣,只要在建築物頂樓蓋好後2個月內提出,還有申訴的空間,就算超過期限,受損戶只要舉證,曾在期限內以書面文件向起造人或承造人告知損壞,也能獲得法律保障!

■ 購屋先花半小時 判斷鄰居素質

  「千金買屋、萬金買鄰」雖然是句老話,但碰到好鄰居,比買到好房子更重要,是新手買屋的第一守則!看屋時最好花半小時,從頂樓沿著樓梯間往下走到地下室,觀察樓梯間是否被雜物堆滿、頂樓逃生門是否維持暢通、地下停車位是否違規停車,或是布告欄上繳交管理費的比例等,做為判斷管委會是否運作健全的標準;至於判斷鄰居素質的高低,則可從門口堆放的鞋子數量和款式,以及地下室停放的汽車品牌,大致判斷該大樓住戶人口多寡、經濟能力與品味。

  此外,房子是否有漏水問題,或是不是曾經發生事故的凶宅,這些問題都可以先跟鄰居打聽一下,因為他們都是長期居這在此的住戶,對於週遭環境的認識,一定比仲介來的深,而仲介如果為了成交,刻意隱瞞事實,日後一但發現,後續處理事宜會更加複雜,不如再下訂之前問仔細,以免後患無窮!

【From: 網路地產王www.vrhouse.com.tw】

[房地產] 竹科人購屋 會賺錢也會挑房子


【網路地產王/洪倩宜/綜合】

  一提到竹科,一般印象就是工程師多、工時多、薪水多!房仲業者指出,儘管近幾年股票分紅費用化,許多電子廠已無發放股票。但多數竹科工程師仍傾向工作3-5年後,將租金轉為房貸,首購購屋比例達7成以上,由於自備款不多,半數仍由父母贊助買房,喜好總價400萬至700萬的3房產品。中高階主管由於工作己久,多在工作8-10年後考慮換屋,喜好大坪數透天或4房,總價約1000萬至1500萬有景觀與學區的產品。

■ 竹科人喜新厭舊 愛買屋齡五年內新屋

  信義房屋新竹區主管王九思協理表示,竹科興起後,帶動新竹區域發展,由於新興人口不斷移入,住宅需求大,竹北及新興重劃區內的新成屋供給龐大,養成了竹科人「喜新厭舊」的個性,購屋時多考慮5年以內的新成屋,對於屋齡較老的中古老寓興趣缺缺。且對竹科人來說,過年後往往是購屋最佳時機,因為才剛領了豐厚的年終,下手速度比平時還快,且他們還款能力佳,是銀行貸款的優先考量對象。

■ 擅長投資分析 竹科人當包租公自住兼投資

  另一方面,對數字敏感的竹科人,也擅長分析投資風險利弊,比一般人更懂得多元投資管道。與台北人喜好投資店面的特性不同,竹科人偏好當包租公,有不少比例喜歡找一般民宅或別墅改裝成套房,再租給同事,也由於客源多,所以有閒錢的竹科人,多購買不動產,投資套房做為標的。

【From: 網路地產王www.vrhouse.com.tw】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管理] 新『五子登科』= 銀子、樂子、名子、膽子與位子


From: 104人力銀行

  相較於嬰兒潮世代,以「五子登科」(擁有車子、房子、妻子、孩子、銀子)這種家庭事業兩得意概念作為衡量個人成就的標準,到了三十世代,有了不同的新成就定義,分別是:薪資優渥代表的「銀子」;工作與興趣結合代表的「樂子」;營造個人品牌好口碑的「名子」;敢於冒險的「膽子」;頭銜代表的「位子」。

兩成肯定自己,三成半自認不如老同學

  邁入職場十年後開同學會,昔日同窗之間的成就評比在所難免。104人力銀行針對25-35歲上班族所作《三十立不立?而立世代成就危機》調查顯示,只有1.2%的三十世代認為自己的成就「出眾超群」,22.1%表示自己在某些方面略勝一籌,整體來說屬於職場發展前段班。不過也有23.2%認為某些方面發展有缺憾,比老同學過得差,更有11.8%認為個人成就遠遠不及昔日同窗好友,出席同學會倍感壓力。三十世代如何評估自己的成就呢?根據104人力銀行本次調查顯示,從結果論來看,身為職場前段班的三十世代上班族,自認勝出同儕的兩大衡量指標主要為「薪資較高」(工作銀子多)及「從事的工作與興趣相符,樂在工作」(上班有樂子)。

擠身職涯前段班,工作態度最重要

  擠身前段班過程中的關鍵要素分析,68.0%的人一致同意自己「工作態度正面積極,留下良好口碑」(職場好名子),其中百萬年薪俱樂部成員的比例則更超過七成。另一方面,在分析三十世代百萬俱樂部成員成功的原因時,這批百萬年薪俱樂部成員比一般同儕更「敢於冒險,更具有創業家精神」(選工作有膽子)。反觀104人力銀行本次調查中,另外35%自認不如昔日同窗功成名就的職場後段班,除了認為經濟上「薪資較低」是不如人的首因之外;社會價值層面的「職銜較低」(期待大位子)則是讓超過四成後段班上班族覺得發展不如別人的因素,換言之,對於這群高達35%的職場後段班成員,頭銜位子會是個人衡量自己成就的重要指標。

學歷靠邊站,口碑能力才重要

  24歲就晉身年薪百萬一族,現職為奧迪汽車的頂級業務代表張家銘,針對目前職場不盡如意的後段班朋友,分享自己經驗表示,傳統認知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在服務經濟中是需要被改變的,其實當今職場許多工作領域中,比的不是學歷而是其它特質。專科學歷的他,也曾與留學過的MBA同儕共事過,但自己的績效表現毫不遜於這些同儕。他建議,如果自認學歷不突出,那就選個不比學歷的工作像業務工作;至於如何建立人脈,好的服務口碑就是最佳工具;若不敢冒險跨出第一步,那就自己想像一下賺大錢的景象有多爽時,自然就有勇氣;而想要好主管提攜,那先要力求突出的好表現,才能讓主管看到你,進而提攜你。

「三十而立」or「四十疑惑」

  三十世代期待自己四十歲到了「不惑之年」,又會是如何的樣貌?比起社會新鮮人時期的年少輕狂,經過職場新兵訓練後的年輕上班族,多數人對於職涯未來有了較清晰的輪廓,28.3%的三十世代最期待自己四十歲時,至少能勝任個小主管職務;17%則希望自己創業當老闆;也有12.8%願意擔任萬年基層員工,以兼顧工作和生活;11.4%期待當個領導企業的專業經理人。不過還是有23.1%的人,即使已經有數年工作經驗,仍表示目前無法想像自己四十歲時的願景。方光瑋提醒,三十世代將逐漸進入職場衝刺期,所以一定要先確立個人職涯發展目標,以免未來十年渾噩度日,從「三十不立」變成「四十疑惑」。

  另外,這次104人力銀行調查中也觀察到,59.4%的三十世代目前仍與父母同住,僅40.6%遷出獨立生活。三十世代甘願當「賴家王老五或大小姐」的前三名因素分別是:買不起房子(42.6%)、有人可以照顧自己的起居(25.8%)、以及父母年邁需要子女供養看護(20.1%)。除了經濟生活上無法獨立或者孝順爸媽的理由之外,有些受訪者表示,是因為父母不准自己搬出去住,或工作地點離爸媽家較近。「三十賴家」成為台灣新現象。

[管理] 韓國BMW世代vs台灣悶世代(下)


From: Cheers雜誌

什麼樣的時代,讓大學生一畢業就負債50萬?
悶,因為還沒賺錢,就先負債。教育部統計指出,高中職以上申貸助學貸款人數去年突破70萬人次,比起民國83年時成長17倍。若以私立大學1學期收費約5萬多元計算,4年下來,1個年輕人負債接近50萬。

而且這個族群,是大學生的主流。民國85學年度,國立與私立大學生人數大約是1:1.45,到94學年度,比例拉高成1:2.8。大學生中7成都落在私立大學。

教育成本不斷拉高,民國91年開始,學雜費指數已經超越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成長速度。

同時間,大學生暴增。民國83年時,大學聯考1年總錄取約5萬5千人;但到民國91年,聯招加上甄試入學,1年製造的大學生已超過10萬人。

不念大學,覺得連進社會的參賽資格都沒有;念了大學,卻更多人跳腳:「繳了50萬學費,結果畢業即負債?」

不僅如此,辛辛苦苦念完大學,要面對的不是從前理所當然的「光明前程」,反而是大學文憑的迅速跌價,反映在社會新鮮人起薪,10年不變。

什麼樣的時代,讓社會新鮮人的起薪,10年來都是2萬5千元,居亞洲四小龍之末?今年另一個令人無法忽視的現象,是台灣就業市場的新鮮人起薪,即使透過匯率、物價、國情等各種因素調整,在亞洲四小龍中仍然掛上車尾。

亞洲四小龍中,韓國去年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含每月紅利)折合新台幣約6萬2千元;而香港去年大學畢業生起薪折合新台幣為4萬3千元;新加坡去年大學畢業生起薪折合新台幣亦約4萬5千元。

近2年,當鄰近的日本、韓國、香港大學畢業生步入就業市場時,對前景充滿期待,台灣呢?根據主計處的統計,前年國內經濟成長達5.7%,但是仍有88%的企業沒有任何調薪動作。

台灣社會新鮮人平均起薪,10年來都維持在2萬6千元上下,即使物價上漲、教育成本墊高,薪資水準依然紋風不動。

薪資水準停滯不前,幾乎是所有上班族一致的痛苦,可是對甫出校門的新鮮人來說,帶著債務迎接低薪,卻無異宣告更早進入財務惡化、感受「貧窮」的人生。

就讀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四年級的吳星螢,對電影熱情滿滿,立志當個電影人。所以她不僅用助學貸款念電影系,畢業製作更大手筆地找廠商贊助外加自己借錢,拍攝1部百萬預算、以台灣蝴蝶蘭為主題的劇情片。

但她的理想與現實間就要出現很大的衝突。「畢業後就開始還債,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還完,」她說。而且,「我要確保一份有穩定薪水的工作,才能還債,可是那並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作為一個企求自由創作的電影工作者,她用「恐怖」2個字形容。

吳星螢的男友身上也背著助學貸款,2個人加起來接近百萬。她當然更沒有把握,35歲以前,能不能還清這筆錢,更沒有辦法去想兩個人什麼時候可以結婚、可以買房子、可以生小孩?

當世界變成平的,全球化效應發揮淋漓盡致,最終結果就是造成就業版圖重整,工作消失與新生的速度幾乎是過去10倍數的翻轉。

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佳和分析,製造業的基層勞動,迅速被大陸勞工接手;在地服務業與高附加價值的科技產業,為了因應競爭,不是拼命壓低成本、縮減人力,要不就是釋出對象集中於「非典型」工作,例如約聘、外包、部份工時。「青年勞動者必須決定自己要往哪裡去,但不管往哪裡去,都會產生某種困局,」他指出。

舊的機會迅速減少,不過,對於那些崛起中的工作,年輕人也未必抓得到。這點使人更悶。


什麼樣的年代,老師不教、老闆不愛,菜鳥想快飛,只能靠自強?

以「國際化」這個關鍵字來說,固然終結不少傳統職業的壽命,但也帶動更多需要國際觀、國際運作能力的人力需求。這本來應該是新世代的強項,因為不論語言、資訊接收管道,今天的世代都比10年前更好、更多。

但年輕人卻面臨老師不教、企業不愛的狀況。一方面,高等教育缺乏長遠規劃,大學教育品質走下坡,尤其是許多新設學校缺乏監督、評量機制,反而讓大學生素質一落千丈,把這項時代特質變得黯淡。大學教授面對從大學後段班學生的素質,接受採訪時,經常是驚訝得不得了,表示他們可能無法直接教授大學課程,要回過頭補高中基礎課程。

企業的教育訓練偏低,也讓台灣上班族一切靠自己。台灣產業受限於中小企業的規模,無力投注大量資源培育人才;現在則是在競爭壓力下,過度重視「ROI」(投資報酬率),沒時間等待新人成熟,最好一來就能作戰。

在台灣116萬家企業中,中小企業佔比高達97.8%,就業人口涵蓋77%(約770萬人)。這些200人以下的公司,不到30%有人才培訓制度,更超過75%沒有鼓勵員工進修方案。相較於日、韓以大型企業為主,對人員進用與訓練制度化程度較高,台灣的中小企業基於成本考慮,卻很少投入資源、培訓新進員工。這個世代的「悶」,是因為同時面臨了教育與就業、就業與生活、機會與能力三者間形成的落差。

如果個人不是時時具備敏銳的自覺,很容易掉進這3個斷層中,因為不理想的人生而覺得更「悶」。除了「悶」以外,還可以做什麼?


除了悶以外
 從過來人的觀點,郭特利認為,他的生涯從業務走到品牌打造,多少反映出台灣企業經營走向的轉變。他很肯定,未來,後者將是7年級生的天下。

「現有產業架構中的機會,可能比我們少,但他們比我們更有希望去找尋未來的機會,」郭特利認為。他的看法是,問題在年輕人反而缺乏這種意識:「有多少人認真看社會要什麼專長,自己又少了什麼?」

「問問自己,你1年讀多少書?為什麼大家會有這種幻覺,覺得自己大學畢業就夠了呢?」前陣子,為了能開拓韓國市場,直接與韓國客戶溝通,郭特利特地跑去學韓文。「找尋機會的方式不同,抓住機會的專業在改變,」他說。「台灣每年有那麼多新公司,看你是坐等機會上門,還是主動去找機會?」

即使個人能努力突圍,但從國家社會的角度,這3大裂痕若繼續擴大,確實令人憂心。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佳和舉出他的「80╱20」原則,以後的社會,「20%是社會認為有價值的人,80%沒有價值。如果大多數人都不知不覺地走到80%,那這群人該怎麼辦?」

教育與就業政策的全盤檢視,重新配套,是唯一系統化的解決之道。

4月份的一個週二下午,在台北市非政府組織(NGO)會館演講廳,有一場座談會正在舉行,題目就叫做「青年貧窮」座談會。

台上的與會代表就所有青年人困境紛紛發表意見,或許因為氣氛太沉重,結束後,會場一時陷入沉默。突然有位中年人站起身來,先介紹自己是「4年級生」,從事金融投資業,然後發言:「現在如果叫『青』貧的話,我們那時候應該叫『赤』貧,」一陣哄堂大笑聲中,他不疾不徐繼續說完最後一句話:「最壞的時代,更要找到最好的開始。」

這是4年級生的信仰,相信也同樣適用於人生正要如旭日東升的新世代。

[管理] 韓國BMW世代vs台灣悶世代(上)


韓國人這麼有錢,開起BMW?最近BMW一詞有了新解,指的是靠騎腳踏車(Bicycle)、搭乘捷運(Metro)或走路(Walking)來通勤的人。

若BMW是來形容韓國職場概況,那麼台灣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悶」。面對不斷緊縮的就業市場,高學歷未必能保有飯碗。面臨了「教育與就業」、「就業與生活」、「機會與能力」三者間形成的落差,如果不能時時具備敏銳的自覺,很容易掉進這3個斷層中,因為不理想的人生而覺得更悶。

文/盧智芳
From: 2006年5月 Cheers雜誌

20年前畢業的5年級生,今天已經成為社會中堅,他們的人生如同倒吃甘蔗。即使不是名門貴族,只要順利跳進起飛中的產業,惦惦打拼,通常努力都會得到回收。

今天的年輕人不一樣。他們的父母創造了台灣國民所得1萬美元,他們從小跟著父母上館子、坐汽車、出國玩。可是等到他們出社會,面對的大環境,卻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悶」。這個世代同時面臨了教育與就業、就業與生活、機會與能力三者間形成的落差。

如果個人不是時時具備敏銳的自覺,很容易掉進這3個斷層中,因為不理想的人生而覺得更「悶」。

這是1個5年級生過來人的故事。

1個市場魚販的小孩,買下台北黃金地段100坪的房子。

39歲的奧圖碼科技亞洲區總經理郭特利最近在台北市逸仙路買下100坪的新居,價格約4千多萬。成交當晚,他回到家,與太太坐在窗邊閒聊,「覺得好感動,很有滿足感,」隔天接受採訪,他仍帶著興奮語氣說,「從來沒想過有機會能住100坪大的房子。」

奮鬥15年,這一刻是郭特利重要的人生里程碑。

1990年,交通大學運輸管理系畢業的郭特利,北上台北工作。他租的住處在大安國宅,房間只有2坪大。第1份工作是在日商夏普公司,賣顯示器零組件給下游供應商,當時顯示器產業用的還是黑白STN技術,整個產業正要起飛。

對郭特利後來影響最深遠的事件,發生在9個月之後。當時對工作有些低潮的他,起了逃避的心情,決定辭職到美國念書。

他不敢在上班時間明說,還特別選了主管假日值班的時候來報告。見到郭特利心虛的神情,他的直屬上司胡宏明忍不住嚴厲地質問:「你要去做什麼?你的所學適用哪些產業?你的5年計劃到底是什麼?」

「沒有一個回答得出來,」郭特利回想,這段震撼教育使他立志:「從今天起,每件事我都要有計劃。」

他仍然決定到美國攻讀MBA,不過只花了1年3個月就讀完,下飛機第2天就到台灣飛利浦上班。28歲當上部門經理,最忙碌時兼過3個部門主管。

在飛利浦,他7年中被拔擢6次,每年幾乎加薪25%。一直到他被中強光電董事長張威儀延攬,重新打造旗下投影機品牌“Optoma”,創造出每年300%的成長率,終於衝上事業高峰。

郭特利強烈的鬥志,很大部份來自於從小跟著父親在台中市場賣魚,1年只休假2天,就是大年初一與中元普渡隔日,早就習慣吃苦。他的老長官、現任台灣飛利浦總裁莊鈞源曾對他說:「你現在可以比別人好,就是因為你童年過得比人家辛苦。」

倒吃甘蔗vs.先甜後苦

20年前畢業的5年級生,今天已經成為社會中堅,扮演各行各業的的管理者。他們的人生如同倒吃甘蔗,小時候和父母一起刻苦、節儉,連帶習慣在工作中扮演相對來說沉默、認分、務實、奮鬥的角色。那個年代,平均失業率只有2%。即使不是名門貴族,只要順利跳進起飛中的產業,惦惦打拼,通常努力都會得到回收。這也是多數5年級生對工作、自我的期許。如同郭特利的傳神說法:「箭頭對準月亮,至少射得到老鷹。」

但是今天的年輕人不一樣。他們的父母創造了台灣國民所得1萬美元,他們從小跟著父母上館子、坐汽車、出國玩。可是等到他們出社會,面對的大環境,卻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悶」。

(下篇待續。)

[管理] 美國人效率輸德國人:開會開太多,削弱個人競爭力


昨天讀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作者拿「德國人」來和「美國人」作比較,他說,你知道嗎?德國人儘管比美國人還多「假期」,他們所產出的工作結果量,卻不輸美國人!根據研究顯示,德國人一年要工作1436個小時,美國人一年要工作1804個小時,整整差了20%左右,但是德國人卻可以靠少了20%的時間,產出一樣的工作量……為什麼?
From: cheers雜誌
文/劉威麟
2010年10月 Web Only

對啊,為什麼啊?

這篇文章的解釋令人震驚,他說,很簡單,美國人比德國人還要「社交」太多了,美國工作者常常倒一杯咖啡,可以待在休息室一陣子與同事聊聊天;開會的時候,前面15分鐘和後面15分鐘都在聊天與暖場;中午的時候,吃飯可以吃兩小時,天南地北從公事聊私事,文章說,有一位美國主管一來到德國馬上發現,德國的工作者顯得很個人獨立、甚至都有點「孤僻」!

白話一點的說,德國工作者是「孤單的怪咖」,而美國工作者是「團隊合作」。團隊合作的人,效率反而沒有比孤獨單幹的還高?

他發現另一個重要線索──

德國人和美國人還有一點不同,德國人很注重工作的「結果」如何,而不是「過程」花多少時間。這可能是德國人的秘密心法,比較注重結果的結果,就是他們的「結果」,的確還真的就比美國人好!

問題是,為何美國人就比較重視「過程花多少時間」這種虛虛的事呢?

原來,美國人就是因為太注重團隊合作,反而個人的表現難以被「看到」,所以,和團隊相處的時間、待在公司的時間有多久,就很重要了!反之,德國人就是因為不怎打團隊戰,社交較少,他們都是獨立工作著,個人的表現也比較容易被計算,所以,德國人所評斷自己的工作的成效,並不是決定於他們與同事相處的時間(也就是共同合作的時間)的多寡,在德國人上班的時間內,他們習慣專注自己「一個人」把它搞定,沒有太多的會議、太多的討論,來分心或拖垮他們的時間;當他們「一個人」搞定後,也很容易被看到,久而久之,他們專攻實際的「個人產出」,不再在意虛虛的在公司待多久時間。

它甚至說,美國職場文化的這種「社交狂熱」顯然一代比一代嚴重,從前的美國人不是這樣的,在1960年代,美國人比現在花的假期還多,而再更早以前的美國人,花用的假期又比1960年代還多。我們的父母輩可能會將手上的假期全部都用光,但現在的美國人根據Expedia研究有高達31%的不會將他們的假期用完,而一代比一代嚴重於「社交狂熱」的主要原因,是現代的組織愈來愈注重「團隊合作」,愈來愈注重團隊的結果,就是個人愈來愈無法輕易看到產出,也因此大家除了奮力工作,還要怕自己沒被看到,為了避免如此,沒人敢將假期放完,明明自己工作已做完,卻要待在公司「陪」團體其他人做完。

這讓我們深思,將時間大量投注在工作上,肯定更有成就,但大量投注在一個「習慣大量溝通的組織」裡呢?一直開會、一直寫信、一直打電話?之前讀過另一篇科學報導更誇張,科學家使用電腦模型來模擬在一個組織裡頭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透過溝通,這些「小點」可以互相調整自己的位置,做得很好,不過,隨著科學家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增加後,整個系統並不會變得更好。譬如說,如果有兩個點之間的溝通因為任何原因而有所延遲,那這番延遲會慢慢的、慢慢的,不成比例的「拖垮」整個系統!

當然,這樣的論點其實有一個盲點,雖然德國人的工作產出量不輸美國人,但這研究是以「人」為單位,沒有考量到「組織」,畢竟共同工作還是有它的好處,到最後,一個組織要做大一點,做得更大一點,無論這些咖啡間的閒聊、會議間的噓寒問暖、隔間之間的廢廢話話有多麼浪費你的時間,他們在一個組織裡面還是「必要」的,畢竟,靠一個人是不夠的,單靠幾個超強的人也是不夠的,他們是打300人、700人、五千人的「團隊戰」,所以你聘用一群單幹戰力很強的德國人,不會比聘用一群彼此習慣一起合作工作、一起修好過程的美國人還要有利!

不過,看了德國人與美國人的差異,還會想到一件事──

管理學一路下來,強調的是公司裡面的成員要怎麼「一起」運作才能完美,所以有更棒的獎勵制度、更有效率的組織層級設計……這些制度經過一兩代、幾十年的傳遞,現在已經不只是一間公司組織內的文化,而是整個社會的文化。現在所有職人無論怎麼換公司,都必須在這樣的制度下,薪水多少、title掛啥…… 都被這樣的「團體管理學」所「壓」著,讓一般上班族很自然的認為,所謂要「成功」,就是要成為這種團體管理學底下所制定的成功組織中的一個成功的零件,這樣就會一路順暢,也能取代你主管的位子,還有你的主管的主管的位子……。

不過,這一套原本定義給「成功的組織」的一套,並不是給「成功的個人」的。

企業管理,是在管理組織的,而不是在管理個人的。個人無法被公司給管理,而是被自己給管理,問題來了,在我們每天早上起床、到七點整走出家門,再到中午吃飯,再到晚上回家,再上床睡覺……我們真的有在管理「自己」嗎?還是我們只是「被管理」?

德國人的故事令人震撼,它提醒我們,最後還是自己的產出最重要。你待在一個愈注重團隊的組織,就愈不容易顯示自己的強度,也因為不容易顯示自己的強度,所以必須強調自己在團隊裡的貢獻度,也就是好好的開一場又一場冗長又低效率的會議,以及好好的與同事與整個部門天天待到半夜十二點,也好好的參加每一場團隊活動……,這是一個死循環,我們永遠不會讓自己的實力被上司、被客戶、被任何人看到。

我們不知不覺的習慣「被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慢慢的被削弱了。

要將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帶回來,可能只有一種方法──

給自己多一點的時間「獨處」!
獨處,來完成一件事,最好是不太容易的事,我還真的會發現,當我們自己獨處,真的可以「調節」自己的工作效能,找到一些點,再「塞」更多的工作到裡面去。

獨處的時候,才有這種能力。

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沒有」這種能力。

常常開會常常溝通,「沒有」這種能力。

若不想再加班這麼多「時間」,就要記得,不要習慣於「被管理」,一定要多點獨處的時間,更學會「管理自己」;如果在團隊工作中無法展現自己的能力,那麼能力一定要再更好,好到你的鋒芒再也無法再被遮掩住,那麼就可以變成德國人,比人家少工作20%,放心上班,放心放假!

(本文作者劉威麟,美國史丹佛電機、管理雙碩士。其部落格網址:http://mr6.cc/)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管理] 35歲,晉升「三有族」(下)


文/黃亞琪
From: 2010年6月 Cheers雜誌

不怕大雞晚啼,只怕不啼
李明璁自己就是個好例子:「我到了33歲才確定要走上學者研究的路。」

「研究所畢業後,到立法院工作了一年半,也在出版社工作過,當過中研院研究員,但始終無法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繞了一圈,「眼見30歲青春的尾巴還未捉牢,35歲期限又來到眼前」,與其跟著大家的腳步走,他決定給自己個機會,出國念書沉澱。

「看來是種逃避,我卻在第一堂課中,找到人生的方向,」李明璁回憶當時踏入劍橋大學第一堂課的情景。「堂上的社會學大師說:你們要做的是:launch the school(建立學派),not teach the school(而非只是教書)。」他開始在學術中找到安身立命之道。若是當時害怕「脫隊」而放棄夢想火苗,恐怕至今仍在尋尋覓覓:「只要當下珍惜每個可能性與嘗試,都是take time(值得花時間),不是waste time(浪費時間)。」

早在30歲時決定創業的歐斯麥,回應上述說法。「如果人生是趟旅行,你不覺得多數人過的都是『跟團』人生嗎?」他反問。「如果每站都適合你,那麼到站上車,到了終點看到美景,是一種選擇!但若明明想去別的地方,卻又不敢走自己的路,一不小心上錯站,時間蹉跎更多!」

「不怕大雞晚啼,只怕不啼」的另一層意義,是財富累積與職涯爆發力絕對呈現正相關,你必須創造自己的「職涯甜蜜點」,抓住時機揮棒,財富上才會有大突破。


讓職涯甜蜜點帶來財富甜蜜點
「甜蜜點」原來是高爾夫球的術語,指打中桿頭的甜蜜點時,球會飛得特別遠。把這個概念放在財富累積,也同樣適用。

薪資成長停滯,讓所有上班族倍感壓力,但主計處的統計也指出,年薪超過200萬的人數在2008年突破10萬人。薪資走向兩極化M型發展的正面意涵是:只有擔任關鍵職務,進入企業鎖定的核心幹部圈,薪資曲線才能出現直線上升,打破長期停滯不前的局面。

「我80%的財富,都來自工作最近5年的累積,」琉璃奧圖碼科技亞洲區總經理郭特利說。他第一份工作在出版社,起薪只有兩萬出頭。但是進入飛利浦當業務後,7年內升遷6次,做到台灣業務副總裁時,被延攬擔任奧圖碼亞洲區總經理一職。這一刻,也是他個人財富突破的轉捩點。

1972年次,剛上任的摩根富林明投顧總經理濮樂偉則是以另一種方式經營自己的「甜蜜點」。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畢業的他起初加入怡富投信(摩根富林明投顧前身),從賣基金的小業務員做起。3年「做中學、學中做」的歷練,他發現要在金融業擔任管理職,碩士學位跟管理知識缺一不可。於是30歲時放下手邊工作,他決定出國攻讀MBA。

兩年後回國,雖然同儕不是中階主管,就是獨當一面的業務頭,但補足背景缺憾的濮樂偉再次發揮實力,還是很快就引起注意,讓老東家再次找他回鍋。去年在濮樂偉帶領下,摩根富林明投顧寫下成長130%的業績,讓他在不到40歲的年紀,躋身為「總字輩」。

「要推著事情走,而不是被事情推著走,」濮樂偉說。職務在原地打轉,財富怎麼可能大幅攀升?唯有時時「向上看」,預先穿好「裝備」,才可能從薪資M型分布的中段,朝右端移動。

在你的領域中,哪個職務屬於你的「職涯甜蜜點」?看準它!畫出最適合的路徑邁進!財務目標就會跟著水到渠成。

第三,與其把35歲這一點當作「上或下」的大里程碑,倒不如在之前設定許多小標竿,隨時檢視自己的競爭力。


3大指標、4大面向的更快樂思考
把焦慮化作正面思考,其實發揮的效益是意想不到的大。在Facebook上的調查,如果問35歲以上的「過來人」:「當年你曾經有過焦慮嗎?」超過一半回答:「有」,但回答「沒有」和「焦慮是什麼?突然間,就過了35歲了」也佔了一半(圖表6)。甚至有超過半數網友認為:這種焦慮並不必要。

至於每個小標竿上該思考些什麼?聚陽實業人力資源部協理周文津建議,不妨擬好一套「事先劇本」,裡頭可以放3道指標:

指標1:你比過去更有獨當一面的專業嗎?

指標2:你比過去更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嗎?

指標3:你比過去更成熟、負責任的態度嗎?

[管理] 35歲,晉升「三有族」(上)


35歲時,你想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當「新35而立」取代了過去的「30而立」,
與其將這個數字視為生涯魔咒,
你可以用更從容的姿態來迎接它。
有錢、有夢、有自由,一次到位!

文/黃亞琪
From: 2010年6月 Cheers雜誌

35歲,是不是一個讓你煩惱的數字,儘管它還沒立即到來?

就像一個魔咒,從進社會開始,它似乎就不斷提醒你:這是一個人生能繼續向上,還是只能在現狀停留的“checking point”。有人從1年、2年、3年.....之前就開始焦慮,還有人從踏入職場那一刻,每天就眼巴巴地望著它跑。

32歲,運動管理系畢業的林書愉,目前的工作是知名連鎖運動中心教練。「再3年我就35歲了!不能這樣下去了!」她急得跳腳。雖然不到「入不敷出」,但林書愉每個月的薪資,剛好應付房租與基本生活開銷。「年齡越來越大,存到房子頭期款的希望,好像越來越渺茫。」一向掛著笑臉的她,沈默了一分鐘後,才緩緩道出躲藏在工作壓力下的焦慮。

歐斯麥,1977年次,擁有理工、商學和法律3個台灣大學學位,目前是法意資產管理公司創辦人,剛結束一段為期6年的感情。「工作是每天的重心,寫書,還要思考公司未來方向,時間根本不夠用,」歐斯麥其實很想成家,只是:「沒有一個女孩子可以忍受一天工作16個小時的男友。」

「我不希望30歲以後,人家問我:你會什麼?你在做什麼?我講不出來,」他一心希望35歲前創業有所成,儘管不得不付出感情寂寞的代價。

再過3個月將正式跨入35歲門檻的徐佳馨,名片上的頭銜是:不動產住商企劃室主任。她是典型現代高教育、高成就女性,喜歡工作,也想要婚姻跟小孩。拉開徐佳馨的線型人生,傳統的「五子登科」,她都「按時上車」,僅僅「生孩子」這件事,她無法按表操課。

「想要順其自然,但始終覺得有件事卡在哪裡,」儘管另一半並沒有給她壓力,可是不想遇上高齡產婦的危機,現在的徐佳馨全力衝刺人生課題的「最後一科」。

「沒錢的害怕買不起房子;有房子的擔心沒時間結婚;結婚了又煩惱生不出小孩.....」,幾乎是這個時代迎接35歲來臨最普遍的心情。為了解上班族面對35歲的態度,《Cheers》雜誌在Facebook上進行調查。當問及「面對35期限,會令你感到焦慮嗎?」1,055位尚未跨入35門檻的職場工作者中,將近7成比例的答案是:會。


歡迎光臨新「35而立」時代

集體焦慮其來有因。翻開《論語》:「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大大地告訴每個人,人生如果要「30而立」,就要像孔子一樣,15歲時立志向學,經過15年的學習,一直到30歲,博覽群集,禮樂射御書術樣樣精通,才能有所成就。

「30而立」被世代相傳,它就成為一道具有儀式感的密碼——反覆提醒你前路漫漫,準備怎樣規劃、把握自己的人生節奏。

2,500年後的今天,「30而立」的觀念依然影響著年輕一代,但現實環境卻讓這想望出現不同的風景。事實上,「新35而立」的概念,已然取代了過去的「30而立」。

35歲這個數字,勾起的大眾共鳴有多強?看看大幅佔據書店的35系列暢銷書,就給出答案。自己剛跨過35歲的《35×33》系列叢書操盤手、我識出版集團主編陳弘毅說,從2005年出刊以來,《35×33》系列在台灣、中國、韓國、日本和泰國累積銷售量已突破100萬冊。光是第1本《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累積銷量就達40多萬冊。因為太好賣了,今年3月第8本《35歲前要懂的33個法則》上市。「我身邊很多30出頭的朋友,手邊都有幾本這樣的書,買了能帶來安心吧!」陳弘毅說。


問題是,大家到底在焦慮什麼?

你焦慮什麼?
調查中,「你覺得35歲前,一定要完成的目標是什麼?」高居前3名分別是:「結婚或者有個固定的伴侶」(29.0%)、「擁有自己的窩」(26.4%)和「升上管理職」(19.6%),遠勝出「完成一件對社會有影響力的事情」(14.3%)以及「生個可愛的寶寶」(7.4%)(圖表3)。顯然,財富,尤其是置屋,工作與伴侶是大家最重視的前3大項目。

至於問到:「你認為35歲前,手頭上可以自由運用的閒錢應該有多少?」時,回答「100~200萬」(43.8%)最多(圖表4)。這數字背後反映的,是渴望經濟游刃有餘帶來的自由。

事實上,30歲的焦慮之所以向後遞延到35歲,不乏時代背景。1972年次,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李明璁觀察,今天的“thirty-something”(30歲~39歲)進入社會後主要打拼的階段,恰好是台灣社會變動最大的10年(2000~2010年),「從來沒有一代人,像他們一樣處於一個『做什麼都不奇怪,想突破卻分外困難』的環境。」

李明璁指出,就學時間不斷延長,後青春期持續蔓延,這一代進入社會的時間越來越晚,30出頭還是「社會新鮮人」所在多有。內(進社會的延後)、外(社經發展的停滯)衝擊下,造就出「繞路人生」,如果直接用年齡跟上一代對比成就,當然就顯得落後,更讓人焦慮。

不過,撇開「比較」不談,35歲的確是個內省、回顧、前瞻的好時間點,因為放在人生的時間軸上,它比30歲更具有多重意義。

最近,英國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針對4萬名歐洲人進行了一項「歐洲社會調查」(European Social Survey)。調查中問受訪者:「你認為青春何時結束,老年何時開始?」英國民眾回答「青春結束」的平均年齡,正好是35歲。


35歲:能力放大鏡

青春結束的另一面,意味各方面都臻於成熟,因此職場上,35歲也是企業檢視人才能力上限最愛用的基準點。一位人資主管就說,應徵者如果超過35歲,衡量他的標準一定是從管理職出發,延長思考到他未來5年、10年間可能帶給公司的影響力。「我最怕聽到對方說還要『來學習』,要學的以前早該學了!」

反過來說,對個人來講,35歲則是最好的向上攻擊點。台灣東芝國際採購執行副總經理陳彥佐不諱言,到了35歲,會自我期望往管理職晉升,因為這是爆發力最強的時候;若無法更上層樓,自我認同與成就危機當然也就更大。「前兩天,就有一位35歲的同事找我談職涯問題,想升遷還要等機會,想出走又怕沒位置。」

《Cheers》在Facebook上的民意調查顯示,過了35歲者的過來人中,高達3成以上的人用「任勞任怨就是工作」一詞,來形容自己的「前35(25~35歲)」的生活(圖表9);另一方面,問到「如果人生可以重來選擇,你會希望在35歲來臨前,做到哪一件事」時,「出國念書」(21.9%)、「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20.2%)的實際性,遠遠勝出「好好存錢」(17.9%)、「獨自到國外自助旅行」(14.6%)、「創業」(12.4%)和「維持身材不要發胖」(5.3%)等選項(圖表10)。

到底,要破除35歲的焦慮魔咒,在35歲正式來臨前,應該怎麼做?要如何從「無力、無奈、無法度」的「3無族」,順利晉升為「有錢、有夢、有自由」的「3有族」?

態度上,首先,別怕「大器晚成」,不要因為急著追上別人,盲目下決定。

>>下篇待續

[房地產]統一阪急炒熱房市 百貨商圈宅正夯


【網路地產王/綜合】 
 統一阪急百貨台北店開幕,房仲業者分析,統一阪急百貨加入信義計畫區之後,信義商圈的範圍已經擴大到忠孝東路,預估周邊店面行情將會有兩到三成的上漲空間,而這樣的百貨商圈經驗,北高兩大都會區中,包括環球購物中心板橋店、新光三越左營店將陸續開張,也接連為區域房市帶來一波交易熱潮!

■ 忠孝東路五段住辦 補漲行情可期

  由於座落忠孝東路、基隆路口的台北市政府轉運站,類似京站功能,台灣房屋執行長邱太(火宣)認為,這對信義計劃區周邊的住宅、套房都會明顯助益,不過目前區域房價已高,以套房來說,指標案「E.A.T」約68~75萬/坪之間,Vision1也從早先一坪40來萬元,現在拉升到6字頭。

  永慶房屋表示,目前忠孝東路五段店面行情,大約每坪兩百五十萬到三百萬元,舊聯合報大樓巷內店面,每坪則是一百萬到一百三十五萬元,在市府轉運站啟用、加上統一阪急百貨開幕之後,可望「複製」先前「交九轉運站」的經驗,把消費客群從由原本的傳統社區民眾、擴展到全台的消費族群,到時候零售和服務業等相關商店,也會開始陸續出現,預估商圈店面價格,還會有上漲的空間。

■ 複製京站經驗 統一阪急受矚目

  「目前主要都會區都有夜市百貨化的趨勢!」全國不動產董事長葉春智分析,傳統夜市人潮會逐漸向更舒適的百貨、商場、大賣場移動,促使民眾也往這些區塊移居,因此,百貨商圈的房市前景,也因此特別讓人看好。

  以去年12月中正式開幕的京站為例,雖然開幕之前,周邊大同區房屋已開始轉熱,但開幕後熱潮持續增溫,交易量大增四倍。而天母SOGO一帶,中山北路六段、德行西路一帶,在天母SOGO開幕之前,電梯一坪約40多萬元,現在成交價都來到65萬元上下,公寓也從一坪30多萬跳到45萬元,而且不容易找到物件;附近店面的漲幅則是更為驚人,一年多前,中山北路六段一間店面以6000萬元成交,天母SOGO去年中開幕後,後來投資人以8000萬順利賣出,目前該店面又拿到市場來賣,要價已達1.28億,可見大型百貨的房價抬升效應。

【From: 網路地產王www.vrhouse.com.tw】

[房地產] 預售屋點交出紕漏 拒填證明莫買單


【網路地產王/綜合】
  如果預售屋點交的過程,發現了問題與瑕疵,到底該怎麼辦?如果情況輕微,可以透過修補改善,只要請協助點交的建商工作人員幫忙記錄,並且限期改善就可以解決,不過,如果情況嚴重,千萬不要隨便簽署最後的點交文件,甚至拒絕交付最後交屋款,直到建商有誠意完全解決問題為止!

■ 確認客變完成與否 坪數差距須在1%

  購屋人在檢查的過程中,如果發現任何瑕疵,一定要記錄下來並告知建設公司人員,派人再檢查一次或要求限期修復,等一切都滿意了,再進行交屋結算的相關事宜。首先,檢查客變時的變更,是否有依照當時簽名確認的變更圖,依圖面正確施工,最後點交的坪數,是否符合當時購買的大小,而契約內規定交屋面積誤差在 1﹪以內,建商就不用擔負賠償責任,如果超過,建商則必須依比例賠償。

  而預售屋成屋若與原先DM內容、合約內容不同,或是有瑕疵,消費者都有權要求業者「依約履行」或「進行修復」,如果無法改善,雙方也可協商以「減少價金」方式替代。

■ 瑕疵屋拒填遷入證明 先驗收再「買單」

  很多人會問,如果在交屋驗收時發現瑕疵,責任歸屬到底是建商還是營造商?一般而言,這些問題都會載明於買賣契約書上,不過之前也發生過,買方在驗收時發現房子有瑕疵,但建商卻以「先遷入再改善」為由敷衍,沒想到買方遷入後,建商卻將責任推給營造商,沒人肯負責任。因此,在發現房屋有瑕疵時,應盡量避免先行遷入,或是填具建商提供任何遷入證明!

  當建商取得使用執照,在完成最後收尾工作之前,就會通知買方「交屋」,這就是繳「尾款」和「銀行貸款」的時候了,不過,提醒消費者,這兩筆錢可是購屋人與建商談判的「最後籌碼」,因此,除非交屋狀況很滿意,否則絕對不要輕易「買單」,如果建商違約情節重大,而且不知悔改,可以用存證信函,通知銀行「撤銷付款委託」,最佳時機則在「產權過戶」後到「貸款核撥」前短短的2、3天時間。

【From: 網路地產王www.vrhouse.com.tw】

[房地產] 北縣5年新屋賣相佳 3好屋北客買單


【網路地產王/洪倩宜/綜合】
  
北縣因為平均房價只要北市一半不到,「一橋之隔」房價省好幾成,常被拿來當做預售廣告的訴求重點,房仲業者統計,台北縣今年9月5年內新屋的成交比重,突破3成,創下海嘯後的新高,房仲業者指出,北客到北縣購屋,著眼於「3好」產品,大樓好、地段好與交通好。

■ 北縣年底升格 新莊房市熱

  台北縣即將在今年底升格為新北市,行政地位與台北市平起平坐,加上台北縣的房價與台北市有段明顯差距,讓北市的就業人口有往北縣購屋的趨勢,以北縣房市最熱的新莊為例,信義房屋統計,今年新莊地區的房市平均成交總價,已經突破700萬元,比起過年的5、600萬元來看,明顯高出一截,頭前重劃區新案開價也在每坪40萬元以上,新莊已從首購自住,轉為首購、換屋、置產的房市熱區。

■ 林口三重淡水 新房成交比重高

  台北市包括林口、三重、淡水等區域,都是5年內新成房成交比重較高的行政區,信義房屋三重重劃店店長張嘉洋指出,以三重為例,在地人認為重劃區房價並不便宜,多偏好舊市區的公寓與華廈,不過外來客則認為,三重舊市區的小環境雜亂,但街道整齊、大樓外觀新穎的重劃區,就相當對台北客的胃口。

  三重的重陽重劃區內,台北客比重高達6~7成,北客首購偏好總價850~1200萬元的2、3房含車位產品,北客換屋則喜歡大3房與4房含車位,總價多落在1200~1700萬元,此區來自士林、社子、天母、石牌的台北客相當多。

【From: 網路地產王www.vrhouse.com.tw】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房地產] 預售屋交屋確認 逐項點交看仔細


【網路地產王/綜合】

  預售屋交屋,建商有沒有偷工減料,一般消費者不容易判斷,但交屋時一定要逐項點交,除了要看施工成果與建材設施是否與契約相符,還要申請「建物測量成果圖」,以保障自己權益!

■ 確認使用執照 親自使用最安心

  按照法令規範,房子得拿到使用執照,建案才算成屋,因此,消費者就算看到建物都已經完工,還是必須請銷售人員出示使用執照才算數,而交屋面積多少,這個時候也可以看的出來;此外,要看施工成果,一定得再確認是否按原設計施工,最好向地政機關申請調閱「建物測量成果圖」,就是房屋的測量平面圖,消費者可以按圖索驥,查對房屋的方位、大小尺寸、房間配置等,並詳細核對產權登記及房屋面積:調閱土地謄本及建物謄本,核對產權登記及房屋面積,避免日後糾紛及困擾。

  至於建材設施,要檢查建材施工是否與契約相符,除了門窗、門鎖、排水系統、衛浴設備、插座等功能性的設施外,戶外設施包括樓梯、消防設備、停車設備,都必須親自使用檢查,就連使用的品牌、規格、品質、數量、等級等,也都必須一一比對好。

■ 高樓層水壓須嚴查 陽台外推防漏水

  別忘了打開水龍頭檢查水壓,雖然樓層愈高、視野愈好,價位也隨著樓層逐漸攀升,但樓層高雖然視野好,但是因為家用水多是靠抽水馬達抽取發送到各戶,樓層愈高、愈容易遇到水壓不足的問題,記得一定要到廚房、浴室把水龍頭打開到最大,看看水流量。水流量若是夠大,就表示水壓足夠,水流量若是太小,則要注意高樓層水壓不足的問題。

  最重要的一點,很多建商在交屋前,會將陽台統一外推,除了讓建物外觀整齊好看外,也能擴大室內實際使用空間,讓交屋時的賣相更好,購買這類由建商統一陽台外推的產品,在交屋驗收時,要特別注意防水問題,首先,確定原排水口是否裝上塞頭且確實密合,因為將來若是管道阻塞,很容易出現漏水,若是窗底及牆角漆面出現浮泡現象,那麼外牆很可能已有滲水。

【From: 網路地產王www.vrhouse.com.tw】

[居家] 想便宜買家具?先做功課裝內行!


【網路居家王/綜合】
  很多人喜歡到文昌街,或是台北縣的家具大道買家具,不過,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家具,價格卻有明顯落差,不同店家也有不同的殺價空間,稍不留意,很可能就會買貴了,白白吃虧!所以,建議消費者,一定要掌握殺價與搶便宜的秘訣,千萬別當了冤大頭。

■ 多問多比較 把握打烊前10分鐘

  首先,再大牌的設計師品牌,也可能會有設計萬元以下傢具、千元以下餐具及傢飾的作品,例如史塔克設計的LUX餐具只要花NT.200~790元就能蒐藏,最好多問多比較;此外,前往同類型店家聚集地購買,也是搶便宜的好方法,想想看,五分埔裡唯一的一家傢具店、跟文昌街裡面的一整排傢具店,哪一個傢具店比較好殺價?物以稀為貴,稀就不好殺。針對要買的東西,前往同類型店家聚集地,選擇多、價好談。

  通常快打烊的時間,老闆、店員的心總會浮動起來,此時來訪的顧客反而不想讓他久待,如果真的很喜歡某樣東西,內心也有個底價了,可以趁這寶貴10分鐘來和老闆談談看;另外,趁沒客人時找老闆寒暄,因為店內門庭若市,老闆通常根本不甩你,更別提殺價,反正他有的是客人。所以要和老闆議價,就要選擇人少的時候。

■ 事前做好比價功課 運用團購壓低價格

  同樣是柚木床架同型同款,A名店賣3萬8,B小店賣2萬5。若你事前沒做功課、沒四處比價。只逛A名店,店家算你3萬就以為賺到,其實是虧了5千;而團購也是聰明的方法,10個人一起買可以壓低運費,老闆則因量大利潤多成本可以再壓低,因此團購主顧雙贏的採購方式之一。

  至於愛買、家樂福、大潤發等量販店,都有舉辦不定期促銷,產品輪流折扣,尤其傢具類折扣都蠻慷慨的,可隨時蒐集DM記下促銷期並比價。如果演技不錯,也可以到傢具店佯裝成設計師,嚴肅而認真的態度,店家也會提供不錯的折扣價。

【From: 網路地產王www.vrhouse.com.tw】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房地產] 買二手預售 口袋要夠深


【網路地產王/黃京梧/綜合】

  這兩年來房價谷底攀升,尤其是預售屋,不少預售屋還沒蓋好,房價已經比當初買時上漲許多,有意願接手、買進二手預售屋的民眾,必須要多付差價,口袋不夠深、最好別輕易嘗試。

■ 房價上漲看好後市 口袋夠深再買

  買預售屋最大好處是除了可住新房子之外,看好未來景氣往上,預售屋房價還可以因此水漲船高,房仲人員表示,近幾年投資預售屋轉手的客戶,大多都賺了一票,但對後續接手的買主來說,不僅要準備夠多自備款,後市能否看漲風險也相對提高。

  舉例來說,房價1000萬的房子漲到1200萬,二手購買的人不僅要付出兩成自備款200萬給銀行,還要付200萬給賣方,總共400萬元,雖然銀行貸款成數不會更動,但要一口氣拿出400萬,再加上後續生活準備金等,口袋不夠深、真的別輕易嘗試。

■ 留意物件採光通風 避免踩到地雷

  預售屋最大缺點就是看不到房子的實況,二手購買屋主最好能想辦法瞭解屋內格局配置,尤其是一些以低於該棟行情拋出的物件,有些採光差、通風也不好,一旦購買後如同買到燙手山芋般,未來連賣出都是問題。

  住商不動產表示,購買二手預售屋的買方,資訊取得已經不如第一手便利,必須要自己到市場上多蒐集資訊,並比較同區域建案,售出價格是否合情合理再做決定。

【From: 網路地產王www.vrhouse.com.tw】

[房地產] 外食族當道 廚房面積需求減三成


【網路地產王/龔立豪/綜合】
 
 現代社會小家庭當道,不少人選擇不開伙在外吃飽再回家,也讓室內裝潢佈置的空間規劃產生變化,民眾對於廚房的坪數要求減少了近三成,這和當前以雙薪家庭為主流的結構有很大的關係,工作忙碌加上不定期的加班,減少了一般家庭在家煮飯的機會。

■ 休憩空間需求增 客餐廳合為一

  辛苦工作一整天後,現代人多沒有力氣每天進廚房煮飯,多以外食或簡單料理當作晚餐,這也讓民眾對於休閒和睡覺的需要求上升,根據台灣房屋的統計顯示,以3房坪數32坪的房子來說,過去3房臥室共13坪,現在共約15.5坪,增加19.2%的面積,顯見對於現今工作負擔與壓力大的人們來說,「起居空間」是相當重視的,充足睡眠與安適的休息空間是重要的。可見消費者對於臥房方面之空間規劃是相當的注重。

  目前以小家庭為主的家庭結構,讓一家人每天準時吃晚飯的機會大減,對獨立餐廳的需求已下降,這讓客、餐廳空間逐減成一體,在充分使用空間的原則下,有些家庭便將原來餐廳空間減少或免除,改為客、餐廳合一的型式,或是客、餐廳間並無明顯劃分界,而是作整體造型設計。

■ 功能性空間 工作室最熱

  由於「廚房空間」逐漸變小,從過去的約3.5坪,到現在廚房平均坪數約2.5坪,縮減28.6%,省下的空間除了應用在臥室和休息室外,小型的工作室也正當道,如SOHO族或需要在家中工作,則有增設個人工作室的空間、為放鬆身心而增加SPA舒壓空間的規劃等。

圖片來源:齊舍設計事務所 / design.vrhouse.com.tw/jddesignlab / 02-2550 5887

【From: 網路地產王www.vrhouse.com.tw】

[房地產] 男性買屋三陷阱 扮黑白臉最保險


【網路地產王/黃京梧/綜合】

  身擔家中經濟重責大任的男性,買屋該注意哪些事呢?房仲業者表示,男性族群比較好面子,通常容易陷入美人計中,且不懂不敢說、硬裝懂,買屋變成冤大頭,建議爸爸買屋最好要找人當黑白臉最保險,省得自己一頭栽下去,買貴還沾沾自喜。

■ 美女業務出馬 男生不好殺價

  中信房屋行銷部副理江龍名說,有些爸爸看到美女業務就沒輒,不好意思殺價,或者覺得殺價沒面子,再加上美女業務柔情攻勢,爸爸很容易心軟,覺得沒差那一點錢,約就簽下去,冷靜後才覺得後悔,應該多殺一些。

  又或者是有些男性買方,不想被人看不起,不懂也什麼都裝懂,細節沒問清楚,要付款時才知道原來這個步驟是要付錢的,而這筆錢是當初利用一些談判技巧可以省下來,搏命買單反而讓自己成了冤大頭。

■ 找黑白臉護身 買屋較安全

  發現自己性格中有這樣特質的男性買方,該如何為自己解套?江龍名說,自己抵擋不住美女柔情攻勢,性格很容易心軟、硬撐的男性,最好能找黑臉、白臉一起去看屋、議價。

  一個朋友扮黑臉、一個朋友扮白臉,遇到自己認為不好拒絕、或者要殺價的時候,才能替自己留一些轉圜空間,以免到後來發現自己居然買到該區、甚至是該棟最貴的價格,看著房子捶心肝。

【From: 網路地產王www.vrhouse.com.tw】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居家] 打造居家表情 百變地毯輕鬆佈置


【網路居家王/綜合】
  不管家裡的地板是哪一種材質,看來看去,總覺得少了一些變化嗎?如果能在地面上選用一些地毯,地面的表情一定更豐富,空間也會更溫暖,若能善用地毯來佈置,就能輕鬆地帶出居家的流行感!

■ 長型地毯切勿短 圓形地毯具美感

  一般而言,大型地毯大多都運用在客廳與臥房,怎麼放才對?首先,方桌的地毯選擇正方、長方形,由於桌子方正,只要長度大於沙發的長度即可;此外,長形桌的地毯要拉長,如果桌子是長型或橢圓型,地毯的長度最好要拉長些,視覺上會比較舒服,而圓形桌搭配圓形的地毯,有對稱上下呼應的美感,更具有中國人團圓的意象。

  至於地毯的長度,一定要比沙發最長邊多一點出來,如果地毯的長度比沙發最長邊短,對坐在沙發邊座的客人來說,相當不尊敬,想像自己一隻腳在地毯內一隻腳卻踩在冰冷的磁磚上,這種感覺一定相當不舒服吧,所以鋪地毯時這樣的大原則一定得注意。

■ 地毯花色搭配 端視家具色系決定

  如果放在房間裡頭,床在中間地毯要比床寬,主臥的床大多置中擺放,在床尾處鋪上比床的寬度長的地毯是一般飯店常見的作法,也適合運用在居家空間。如果房間要放兩張,最好要用2張地毯,在兩張分別靠牆的單人床,運用長型的兩張小地毯,就能創造出溫馨的感覺。

  至於地毯花色選擇,如果是織法繁複細膩的地毯,沙發的顏色就應以素雅為宜,否則花成一團不但無法彰顯地毯的特色,還會給人凌亂的感覺,另外,為了讓地毯的花色展現出來,桌面應選擇具視覺穿透性的更佳;而圓形的地毯能夠柔化空間的線條,如果空間裡直硬的線條太多,那麼選塊圓形的地毯、搭配圓形的桌面,生活的感覺也會因為這些弧度而柔和了起來;想要用地毯營造一方美麗的畫面,可以運用櫃子、單椅來營造家裡的變化性,這樣的表現方式最能將地毯花紋的美,簡單表現出來,而傢具適當地點綴在地毯的一角即可。


【From: 網路居家王design.vrhouse.com.tw】

[房地產] 蘆洲南港捷運宅 價格差很大


【網路地產王/黃京梧/綜合】

  民國85年催生出全台第一條捷運木柵線,歷經近15年,淡水線、板南線、新店線、文湖線陸續通車,而信義線、新莊線、機場線、環狀線(第一階段)皆已動工,預計3~4年內可以全面通車。因為捷運線,越來越多、涵蓋範圍越來越廣,大台北民眾交通的方式改變,捷運周邊的住宅價格越來越高。

■ 蘆洲支線、南港延線年底通車

  今年年底,新莊線上的蘆洲支線最快11月可以提前通車,恰好是花博開幕,蘆洲支線連結蘆洲至忠孝新生站,屆時花博流入的人潮,有可能蘆洲支線一開通人潮就爆滿;而另外一條今年底即將通車的南港線東延段行經南港站、南港展覽館站,把文湖線、板南線連結在一起。  

  台灣房屋不動產研究中心執行長邱太煊表示,仔細觀察,搭乘捷運由南港到東區或蘆洲到東區大約需20分鐘,但蘆洲地區老舊公寓每坪20萬左右,但南港地區的老舊公寓每坪約40萬元,同樣位於捷運站周遭兩者房價相差近半,這也難怪近期蘆洲地區吸引不少民眾流入。

■ 3年至少3條捷運線通車 信義線最夯

  未來幾年內,大台北精華地區將會有北市精華地段的捷運即將通車,其中信義線、松山線、新莊線的通車最受矚目,信義線將會將設東門站、大安森林公園站、安和路站、世貿中心站,受惠預期捷運通車效應,這些地區房價早站穩每坪80萬的價格,另外,這幾處捷運站出口距離仁愛路豪宅、信義計畫區豪宅不遠,社區環境十分良好,有錢想買還不一定買的道。

【From: 網路地產王www.vrhouse.com.tw】

[房地產] 台中市東區翻身 首購公園捷運宅夯


【網路地產王/劉祈相/台中報導】

  台中選戰火熱,有市長後選人強調要為台中火車站作三鐵共構(藍紅橘線),選戰也催化位於東區火車站與台中公園旁,面積龐大變成『生態池』的台糖開發案用地,於9月底確定要開發,遲來的利多讓台中火車站周邊身價喊漲。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 台中公園捷運宅加值 一中商圈步行就到

  世界鴻總經理林傳傑表示,住家位在佔地達3萬多坪的台中公園旁很方便,步行到公園、一中商圈或火車站的距離,只要幾分鐘的路程,對於家中喜歡運動、散步的人,是一個非常大的誘因,且台中公園除了可划船、散步之外,周圍更夾帶了中興堂、台中圖書館等藝文場所,日常消費有日曜百貨、中友百貨與一中商圈,利用平日或假日隨時欣賞一場藝文表演、借幾本書籍或逛街散散心,都在自己家的周圍,省去了交通時間。

■ 台中捷運三鐵共構 中東區後市可期

  建設業者私下表示,市區大面積完整的土地缺乏,舊市區如中區東區都有商業區高容積使用,極有都更價值,惟需寄望市府學習台北市經驗,台中市中東區真的有機會翻轉房市軸線!仲介業表示,鄰台中公園、台中火車站、一中商圈的首購型新大樓很缺貨,若未來新市長能落實台中捷運三鐵共構,中東區變會不得了!

【From: 網路地產王http://www.vrhouse.com.tw/

[房地產] 首購換屋族力捧 大墩國中小公園宅搶手


【網路地產王/劉祈相/台中報導】

  購屋置產真沒有師傅?專家總教人一招『地段!地段!地段!』,看好地段買房子一勞永逸!台中七期南屯公園附近出現一個新興區段,已成為許多首購族與換屋客群入住七期的頭號目標,二年前這裡還是大墩國中、國小預定地,它周邊的文心森林公園與南屯公園的住宅區暫時未能受到媒體特別注意,直到今年九月學校完工開學前後,這裡大小環境的種種美好突然吸引各路購屋族的青睞,造成中古大樓、店面或豪宅預售案均創新高,此區身價值上儼然成為台中房市新星!

■ 專家:中產首購換屋族入住七期第一站,大墩國中小近悅遠來

  直到今年九月七期只有一所名校~惠文完全中小學,頗負盛名,家長擠破頭都要讓孩子入籍,學校面臨超收學生的重大壓力。未解決惠文國中小與五期大新國小入學壓力,市府加速大墩國中小的興建與招生作業,本月已經開始第一屆招生。增設大墩國中小對當地房市影響如何?曾在七期南側惠文與黎明學區開發建案的雋業建設副總顧雯雯分析指出,大墩國中小新學區具備許多優質居家條件,地段佳、交通動線優,更有南屯公園、文心森林公園,日常生活便利性高,當地屬於黎明商圈,生活機能強、居民素質整齊並有多元完善的補教業可供孩子學習。

■ 雙公園捷運商圈加持!大墩國中小住宅超搶手

  觀察線上屬於大墩國中小學區的文心森林公園周邊大樓預售案,總太『天匯』、沅林『名人硯』、國泰『森林苑』三案,開價都在40~60萬元以上,訴求重點不外乎『七期地段價值與無敵公園景觀』!相近區段的大墩國中小學區中古屋房價受此激勵,行情也隨之走高。東森房屋台中立業店東吳茂楚表示,大墩國中小學區周邊街廓完整、市容清新、房價友善,具有多項公共設施包括南屯公園、文心森林公園、大墩學區與向上路捷運站;吳茂楚說,自大墩國中小學九月開學後,學區買氣明顯轉強,與去年同期比較,周邊店面約漲20~30%、一般住宅約漲10~15%、新中古豪宅約漲20%。不願俱明的資深代銷業者直言,當地新建豪宅直逼新市政中心,而這裡的十年以上的中古屋價只要十來萬一坪,算相當友善,市區內與外縣市新移民最喜歡七期的明星學區,看中的絕對是合理的房價與優質的生活環境。

【From: 網路地產王www.vrhous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