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管理] 韓國BMW世代vs台灣悶世代(上)


韓國人這麼有錢,開起BMW?最近BMW一詞有了新解,指的是靠騎腳踏車(Bicycle)、搭乘捷運(Metro)或走路(Walking)來通勤的人。

若BMW是來形容韓國職場概況,那麼台灣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悶」。面對不斷緊縮的就業市場,高學歷未必能保有飯碗。面臨了「教育與就業」、「就業與生活」、「機會與能力」三者間形成的落差,如果不能時時具備敏銳的自覺,很容易掉進這3個斷層中,因為不理想的人生而覺得更悶。

文/盧智芳
From: 2006年5月 Cheers雜誌

20年前畢業的5年級生,今天已經成為社會中堅,他們的人生如同倒吃甘蔗。即使不是名門貴族,只要順利跳進起飛中的產業,惦惦打拼,通常努力都會得到回收。

今天的年輕人不一樣。他們的父母創造了台灣國民所得1萬美元,他們從小跟著父母上館子、坐汽車、出國玩。可是等到他們出社會,面對的大環境,卻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悶」。這個世代同時面臨了教育與就業、就業與生活、機會與能力三者間形成的落差。

如果個人不是時時具備敏銳的自覺,很容易掉進這3個斷層中,因為不理想的人生而覺得更「悶」。

這是1個5年級生過來人的故事。

1個市場魚販的小孩,買下台北黃金地段100坪的房子。

39歲的奧圖碼科技亞洲區總經理郭特利最近在台北市逸仙路買下100坪的新居,價格約4千多萬。成交當晚,他回到家,與太太坐在窗邊閒聊,「覺得好感動,很有滿足感,」隔天接受採訪,他仍帶著興奮語氣說,「從來沒想過有機會能住100坪大的房子。」

奮鬥15年,這一刻是郭特利重要的人生里程碑。

1990年,交通大學運輸管理系畢業的郭特利,北上台北工作。他租的住處在大安國宅,房間只有2坪大。第1份工作是在日商夏普公司,賣顯示器零組件給下游供應商,當時顯示器產業用的還是黑白STN技術,整個產業正要起飛。

對郭特利後來影響最深遠的事件,發生在9個月之後。當時對工作有些低潮的他,起了逃避的心情,決定辭職到美國念書。

他不敢在上班時間明說,還特別選了主管假日值班的時候來報告。見到郭特利心虛的神情,他的直屬上司胡宏明忍不住嚴厲地質問:「你要去做什麼?你的所學適用哪些產業?你的5年計劃到底是什麼?」

「沒有一個回答得出來,」郭特利回想,這段震撼教育使他立志:「從今天起,每件事我都要有計劃。」

他仍然決定到美國攻讀MBA,不過只花了1年3個月就讀完,下飛機第2天就到台灣飛利浦上班。28歲當上部門經理,最忙碌時兼過3個部門主管。

在飛利浦,他7年中被拔擢6次,每年幾乎加薪25%。一直到他被中強光電董事長張威儀延攬,重新打造旗下投影機品牌“Optoma”,創造出每年300%的成長率,終於衝上事業高峰。

郭特利強烈的鬥志,很大部份來自於從小跟著父親在台中市場賣魚,1年只休假2天,就是大年初一與中元普渡隔日,早就習慣吃苦。他的老長官、現任台灣飛利浦總裁莊鈞源曾對他說:「你現在可以比別人好,就是因為你童年過得比人家辛苦。」

倒吃甘蔗vs.先甜後苦

20年前畢業的5年級生,今天已經成為社會中堅,扮演各行各業的的管理者。他們的人生如同倒吃甘蔗,小時候和父母一起刻苦、節儉,連帶習慣在工作中扮演相對來說沉默、認分、務實、奮鬥的角色。那個年代,平均失業率只有2%。即使不是名門貴族,只要順利跳進起飛中的產業,惦惦打拼,通常努力都會得到回收。這也是多數5年級生對工作、自我的期許。如同郭特利的傳神說法:「箭頭對準月亮,至少射得到老鷹。」

但是今天的年輕人不一樣。他們的父母創造了台灣國民所得1萬美元,他們從小跟著父母上館子、坐汽車、出國玩。可是等到他們出社會,面對的大環境,卻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悶」。

(下篇待續。)

沒有留言: